[个案情况]
陈某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人长得漂亮,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能歌善舞,素质发展比较全面。在学校里,她是个受欢迎的学生,学校领导看着喜欢,班主任老师更是视为左膀右臂;回到家里,爸爸妈妈又把她视为掌上明珠,宠爱有加。
有个这样能干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当然十分高兴,一直都很重用她,凡事都让她管,可渐渐地我发现她越来越自命不凡,和同学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了。这学期开学初重新成立班委会时,我征求她的意见,她说这个“太笨”,那个“不会说话”,不是摇头就是撇嘴,意思十分露骨:全班除了她没人能当班干部了!也许正是她的这种态度,引起了同学们的不满,班干部竞选时,她以11票之差落选了,当时,她就急哭了,中午拒绝吃饭表示对竞选的不满。
[存在问题]
陈某从小就成绩好,能力强,倍受家长老师的宠爱,所以渐渐养成了自负心理,竞选失败后没有从自身找原因,而是以不吃饭等偏激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受挫能力极差!
[辅导过程]
面对这样的案例,我们应该采用“极限催化”的方法,让她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心服口服地看到别人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缺点。
在一次《假如我是……》的习作中,她写了《假如我是公主》,文章中处处表露出作为一个公主的骄傲,而班中有一位平时成绩很一般的学生,写了《假如我是一位母亲》,文章写得朴实感人,我就在讲评课上范读了她们的作文,让学生来评析,不少学生都指出了,陈某的文章太过骄傲,立意也不切实际,都称赞另一位学生的文章真实感人。我看出她的不服气,课后我拉着她走在校园里,告诉她做人不可以太过骄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今天这位同学的文章写得比你好并不稀奇,一个人不可能会十全十美,又帮她分析了班干部落选并不是因为她能力不够,而是她太过自负,把当班干部看成是一种炫耀,而不是为班级服务,所以同学们才会不信任你!她听后头埋得低低的,红着脸轻轻地说:“我懂了……。”接着,我又去她家进行了家访,把她最近的表现婉转地告诉了她的家长,并站在他们的立场真心地分析了利弊,家长听了很感动,也意识到自己对孩子过分的宠爱给孩子带来了不利的一面。他们决定和我一起帮她改正缺点,成为更优秀的学生。
果然,那以后在他家长的协助下,在一次次谈心下,她变了,变得乐于与同学交流了,变得能虚心地听同学们的建议了,变得更乐于助人了。在第二个月的班干部竞选中,全票通过评她为班长了!她高兴地跑到我身边在我耳边悄悄说了声:“谢谢您老师!”
[案例分析]
一、消除“马太效应”,把每个人都看成“金矿”
身为教育者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学生们都能健康的成长。但现实总不会那么尽如人意,也不会那样整齐划一,有聪明好学的优等生,也有反映慢、习惯差的困难生。在班级里难免会出现优生优待、差生差待的现象,这就是教育工作中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使得少数学生成为“精神贵族”,而多数学生成为班级中的“陪衬品”、“附庸物”,从而形成少数与多数的隔阂、分化和对立。这种分化一旦开始,必然导致班集体的分化瓦解,而使学生丧失最佳发展环境,这样少数优生由于受到过度的、甚至是不当的表扬,变得自负自傲、孤芳自赏;而大多数中、后进生由于处于一种被忽视甚至被歧视的境地,而造成心理的畸变,这是多么残忍的一幕!所以作为班主任我觉得首先要摒弃“马太效应”,不偏爱优秀生,一视同仁,把每个人都看成“金矿”。
二、教师要引导、激励学生发现内在的“大写的我”
骄傲自负、看不起别人,是许多能力突出的优秀生身上的通病。案例中的陈某身上典型地表现出了这种高傲的心理。她目中无人、惟我独尊,班上同学没一个在她眼里,以致于大家都不愿选她当班干部。像她这样怀有高傲心理、瞧不起别人的人往往既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也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比来比去,自己总比别人强。这种学生最好要引导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缺点,自己感到有改正缺点的必要。我对陈某采取的是“极限催化”的方法,即:不是对她的缺点进行逆阻,而是采用一种对缺点顺推的方法,创造一定的条件和机会,催化其缺点,从而促使学生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羞愧难当的感觉,进而痛改前非。在她认识到自己错误以后,启发她明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
三、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
很多像陈某这样优秀的学生长期生活在“糖水”中,很少受挫折,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形成了外表光亮坚硬、实则不堪一击的“蛋壳心理”。只是一次班干部评选的落选,她就急得掉眼泪,只是一次作文不如人家她就难受,这对他们将来的人生道路是很有影响的,谁能保证她将来永远一帆风顺?如果生活中遇到更大的挫折又将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的进行教育,引导她正确地面对挫折,这对她今后的人生会有更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