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4月19日,思政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到曹县“红三村”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齐云飞、纪委书记曹兆华、团委书记于淼以及思政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党员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红三村”是鲁西南革命根据地策源地。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军用地图上用红笔把刘岗、伊庄、曹楼圈在一起,并写了一个大大的“赤”字,意即“赤化”,“红三村”称谓即由此而来。
在曹县“红三村”刘岗大水牢纪念碑和秦兴体烈士纪念碑前,曹县韩集镇刘岗村红色讲解员刘全义声情并茂地给全体党员讲解当年“水牢惨案”的革命故事。1943年10月,日寇攻破‘红三村’,对村民和武装抗日力量进行血腥镇压,在刘岗村制造了有名的“水牢惨案”,八路军冀鲁豫五分区后勤股长秦兴体等73名抗日军民就牺牲在这次惨案中。党员们被英勇就义的“红三村”村民和视死如归的秦兴体烈士的不屈精神和顽强意志所深深憾动。
在红色讲解员刘全义的带领下,全体同志又参观了红三村“抗日联防指挥部”。指挥部遗址展室由“烽火岁月”“缅怀先烈”和“民俗及革命文物展”三大部分组成,以图片、文物等形式集中展示“红三村”的抗战史实和英烈事迹。
讲解员给全体党员讲解了人民公仆刘齐滨“一碗鸡蛋花”和周振兴“一记耳光”的故事。1942年初,刘齐滨的肺病已经越来越严重,上级出于对他身体的考虑,让他离职休息治疗。刘齐滨的妻子伊巧云带着大儿子去看他时,刘齐滨已卧床不起。当时,孩子看到桌子有半盘没吃完的鸡蛋花,就想吃一口,但刚一伸手,伊巧云挡了回来。她说,这是公家的东西,是人民给爸爸的,为的是爸爸吃了能好起来,继续工作。1942年4月15日,只有34岁的刘齐滨因病逝世。弥留之际,他嘱咐同志们说:“我快不行了,感谢大家多日来对我的照顾,我死后,可开个小型追悼会,我们公署在院里烧一锅开水,给同志们喝,也等于为我送行了……”讲解员刘全义动情的说道,1980年时,任山东菏泽地委书记的周振兴到曹县韩集“红三村”,看望83岁的伊巧云,当周书记询问重病在身的老人有什么要求时,老人犹豫了一下说:“就是想吃半碗肥中带瘦的猪肉。”周书记深感自责,掏出钱给乡镇书记,让他满足老人的心愿。回到县城汇报时,他眼含热泪说起这位老人,“老人家生重病了,竟吃不上半碗肥中带瘦的肉。同志们,我们还有脸当他们的书记吗?”他突然抬手打了自己一个清脆的耳光,“我们这些大大小小书记的脸还叫脸吗?”从此,菏泽地区迅速拉开了农村"大包干"的序幕,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水平随之大为改观,并走在了全省和全国的前列。听完“一碗鸡蛋花”和“一记耳光”的故事,在场党员久久驻足,无不动容。
通过此次活动,全体党员充分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在菏泽的生动实践,感佩于老一辈革命者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红三村”革命精神,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坚定信仰、坚守理想、百折不挠、甘于奉献,将革命精神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中来,为学校更高质量发展发挥应有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香玉/文 姚树密/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