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敏蛋白的结构基础
过敏反应的发生是致敏蛋白和特应性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非所有的蛋白质都具有致敏性,能够引起过敏反应的蛋白具有一定的结构基础。这些结构特点存在于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中,并非氨基酸序列中。致敏蛋白的分布相当局限,已知的上万个PFAM蛋白家族中只有不到2%的家族含有致敏蛋白。
来源于不同物种的结构类似的致敏蛋白可能具有交叉反应性。比如原肌球蛋白在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都有存在。如果发生了对节肢动物的原肌球蛋白过敏,那么对于软体动物或甲壳类动物的原肌球蛋白就可能出现交叉反应。患者可以表现为尘螨过敏引起的鼻炎和哮喘,进食虾蟹等甲壳动物后会出现食物过敏的症状。但由于脊椎动物的原肌球蛋白和人类的原肌球蛋白序列同源性达到了90%以上,在人体免疫系统发生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对它们的原肌球蛋白的免疫耐受,因此我们一般不用担心会出现对猪、牛、鸡这些脊椎动物的原肌球蛋白过敏。也正是因为结构类似的蛋白(如肌动蛋白抑制蛋白)在不同植物家族中都有分布,甚至于在种系上相差甚远的植物中都能找到结构类似的致敏蛋白,因此临床上常常见到有些患者在进食多种植物来源的食物,比如苹果、桃、芹菜、榛子时都会出现过敏反应。
目前已经有蛋白芯片技术用于检测致敏蛋白的交叉反应性,从而对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也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提示意义。但是致敏蛋白如何与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应答,是否有某些宿主因素对这种免疫应答有调节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