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课程和组胚课程均为医学基础学科,其知识体系和内容有着较好的连续性和延续性。为了适应现代快速发展形势下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将这两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有机融合成一门课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已是摆在我们教学改革面前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次教研室联合活动就人体生理学课程和组胚课程融合教改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实施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与思考。
1.课程融合的目的。原有的教学体系和知识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只有通过对两门学科的有机整合、压缩理论课学时、调整讲授的深度、改变单一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才能充分调动骨干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走培养实用性和创新性人才的道路,这是我们当前课程教改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2.课程融合的意义。①课程融合打破了传统学科间的壁垒和界限,减少了理论上的重复,优化了教学内容,強化了教学阵容,增强了基础医学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趣味性、实用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整体医学思维模式;②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通过深化实验教学内容,增设综合性实验项目,减少重复性验证项目,可以体现新型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
3.课程融合的设置。生理学原有理论课时缩减到48学时,组胚课时缩减到24学时。组胚主讲四大基本组织。各系统的分配如下:重点讲解生理学需要的肌小节、循环系统的血管结构、消化系统中消化管的基本结构、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结构等,而把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相应的内容归为生理学课程。
相信随着两门学科教学体系的有机融合,一定能为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生理学教研室 陈文 供稿 高冠奇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