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教职工:
近期有部分教职工反映当月税额发生变动。根据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实施新个人所得税法若干征管衔接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56号)有关要求,在预扣预缴征管模式下,因采用累计预扣法,随着应纳税所得额的逐月累计,适用税率可能发生变化,进而导致该月预扣预缴税额增加,税后收入也将相应减少。
现就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预扣预缴基本要求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已正式实施。其中第十一条明确规定:
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
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不办理汇算清缴。
二、预扣预缴计算方法
(一)居民个人的预扣预缴方法
1.工资、薪金所得
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上述公式中,计算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税额的预扣率、速算扣除数,按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适用)执行。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
(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级数 |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
预扣率(%) |
速算扣除数 |
1 |
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 |
3 |
0 |
2 |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
10 |
2520 |
3 |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
20 |
16920 |
4 |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 |
25 |
31920 |
5 |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 |
30 |
52920 |
6 |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
35 |
85920 |
7 |
超过960000元的部分 |
45 |
181920 |
2.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按次或者按月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具体预扣预缴税款计算方法为: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减除费用: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税款时,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百分之二十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的超额累进预扣率,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预扣率。
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20%。
(二)非居民个人的扣缴方法
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其中,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上述四项所得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税率表为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
(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级数 |
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
预扣率(%) |
速算扣除数 |
1 |
不超过20000元的 |
20 |
0 |
2 |
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
30 |
2000 |
3 |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
40 |
7000 |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
(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
级数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SPAN> |
1 |
不超过3000元的 |
3 |
0 |
2 |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 |
10 |
210 |
3 |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 |
20 |
1410 |
4 |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
25 |
2660 |
5 |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
30 |
4410 |
6 |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
35 |
7160 |
7 |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
45 |
15160 |
三、预扣预缴计算案例及特殊说明
(一)预扣预缴计算案例
陈老师,2015年入职,2019年每月应发工资均为15000元,每月减除费用5000元,“五险一金”等专项扣除为1500元,从1月起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1000元,没有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等情况,(假设每月收入及扣除情况相同),应当按照以下方法计算预扣预缴税额:
1月:(15000-5000-1500-1000)×3%-0=225元;
2月:(15000×2-5000×2-1500×2-1000×2)×3%-0-225 =225元;
以此类推
……
5月:(15000×5-5000×5-1500×5-1000×5)×10%-2520-225-225-225-225=330元
6月: (15000×6-5000×6-1500×6-1000×6)×10%-2520-225-225-225-225-330 =750元
7月:(15000×7-5000×7-1500×7-1000×7)×10%-2520-225-225-225-225-330-750 =750元;
……
全年实际应纳税额:(15000×12-5000×12-1500×12-1000×12)×10%-2520=6480元。
各月预扣预缴税额如下图所示:
项目 |
累计收入 |
累计免征额 |
累计三险一金扣除 |
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
累计应纳所得税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累计预缴税额 |
本月预缴税额 |
1 |
2 |
3 |
4 |
5=1-2-3-4 |
6 |
7 |
8=5*6-7 |
|
1 |
15000 |
5000 |
1500 |
1000 |
7500 |
3% |
0 |
225 |
225 |
2 |
30000 |
10000 |
3000 |
2000 |
15000 |
3% |
0 |
450 |
225 |
3 |
45000 |
15000 |
4500 |
3000 |
22500 |
3% |
0 |
675 |
225 |
4 |
60000 |
20000 |
6000 |
4000 |
30000 |
3% |
0 |
900 |
225 |
5 |
75000 |
25000 |
7500 |
5000 |
37500 |
10% |
2520 |
1230 |
330 |
6 |
90000 |
30000 |
9000 |
6000 |
45000 |
10% |
2520 |
1980 |
750 |
7 |
105000 |
35000 |
10500 |
7000 |
52500 |
10% |
2520 |
2730 |
750 |
8 |
120000 |
40000 |
12000 |
8000 |
60000 |
10% |
2520 |
3480 |
750 |
9 |
135000 |
45000 |
13500 |
9000 |
67500 |
10% |
2520 |
4230 |
750 |
10 |
150000 |
50000 |
15000 |
10000 |
75000 |
10% |
2520 |
4980 |
750 |
11 |
165000 |
55000 |
16500 |
11000 |
82500 |
10% |
2520 |
5730 |
750 |
12 |
180000 |
60000 |
18000 |
12000 |
90000 |
10% |
2520 |
6480 |
750 |
合计 |
|
|
|
|
|
|
|
|
6480 |
(二)各月预扣预缴税额可能发生变化
每月税前收入相等的情况下,随着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逐渐累高,一旦出现税率跳档的情形(比如图中第五个月开始,税档由3%升到10%),每月的预缴税额会出现不一致(由4月份的225元增加到330元),税后收入也会有相应的差别。
对于已经习惯每月税后工资稳定不变的老师来说,未来可能将面对浮动的税后工资收入,需要对个人和家庭的现金流进行适当预测和管理。
(三)年度终了后可能需要办理汇算清缴
对于大部分只有一处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纳税年度终了时预扣预缴的税款基本上等于年度应纳税款,因此无须再办理自行纳税申报、汇算清缴;如果纳税人除了工资薪金所得外,有其他综合所得收入,由于计税方法的差异,一般来说是会产生差额,需要汇算清缴。(财务处 张钊/文 刘学俊/审核)